米食人生

 
油飯
油飯與雞酒是人生禮俗中常用又貼切的食物在(紅嬰仔)出生第三天,相傳古代習俗都會以〝油飯、雞酒〞祭拜祖先,並贈送親友但得先送一份到外公家,叫做〝報酒〞。外公及親友可不能把送禮全收下,必須在原來盛油飯的盤子上放少許白米,米上放一張紅紙、再將送來的油飯上面一部份叫〝油頭飯〞放在紅紙上,並附上幾個小石頭,表示祝嬰兒頭殼硬,身體健康好養育。
艾草糕(草仔粿)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草滋長,氣清景明。「掃墓」是將墓埕掃乾淨,斬除墓園雜草,因又重新整理墓龜土又稱「培墓」。 中國掃墓據說是從宋朝開始,是一種孝道追思的表現。演變目前習俗是家中遇有喜事如結婚或生小孩當年即「培墓」,所謂(今年培新婚、明年培生查夫孫)。培墓完後,將帶來的艾草糕分給在墓場的「牽牛囝仔」做點心。
壽桃
台灣習俗從五十歲開始,每十年過大生日,都有較完整的慶生禮俗活動稱「做壽」。 壽誕這天,壽堂擺設祭品、有水果、牲禮、壽桃、紅龜粿~~等等。「壽桃」依禮俗由孫女贈賀,是由天堂仙人祝壽仙桃而流傳,乃祝壽之吉祥代表物。在壽筵結束後,主人家要把壽桃分贈給親戚朋友,希望大家分點喜氣、增添福氣。
米香餅
「呷米香、嫁好尪」。所以米香餅在訂婚禮俗中是具代表性的禮物。 通常男女雙方已情投意合,即擇定吉日辦理「訂婚」也叫「送定」在這禮俗中可分聘禮與聘金二部分。「米香餅」是聘禮的主要項目,把聘禮裝在二人扛的 內,聘禮項目寫在一張摺成十二折的紅紙上,謂之「禮帖」或「盤頭貼」。 米香餅在聘禮中是主要禮品,但目前因禮盒餅乾流行,因而有代替之趨勢。
紅龜粿
小孩滿周歲謂之「度晬」,需準備牲禮、紅龜粿、爆米花,祭拜祖先。當天有趣的禮俗是「抓周」就是性向測驗,拜祖先完後神壇前準備一個(米篩),裡面放筆、墨、書、秤~~等等十二項。如嬰兒抓到筆那可見小孩將來一定是讀書的文人。 試周後就拿兩個紅龜粿,小孩一腳踏一個,盼望他能長壽如龜。另外用爆米花擦他小嘴,唸道:「臭嘴去,香嘴來」希望孩子滿嘴芬芳將來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收涎餅
嬰兒出生滿四個月,最重要的是(收涎),意味收住嬰兒不時流出的口水,使他發育更加順利。 收涎方法是將十二至十四個米麩做的圈圈餅,以紅線串起,掛在嬰兒的頸間,請好福氣的長輩各拿下一個在嬰兒嘴上抹一抹,並唸一句吉祥話:〝收涎收離離,明年招小弟〞。
轎斗圓
通常結婚這天,新郎一定要親自到女方家去迎接新娘,媒人必須帶著約一斗二升的圓仔粹搓成十二粒,用來送給女方結婚當天做圓仔的叫做「轎斗圓」。 轎斗圓女方收下一半,新郎再帶回一半,等新娘娶回男方送入洞房後,一對新人也要食新娘圓,象徵婚姻圓滿甜蜜,並帶給一家團圓的吉兆。
外媽圓
嬰兒滿月,免不了祭神祀祖,然後為嬰兒剃掉胎髮,通常祖母都會抱著小孩講些吉祥話,如「鴟鴞飛高高、囝子中狀元,鴟鴞飛低低、囝子快做爸」。 當天外婆家還要送嬰兒,從頭到腳的裝飾一套叫做「頭尾」及米做的紅圓仔就叫做「外媽圓」意味祝這孩子終身圓圓滿滿。
八寶鴨(家禽飯)
八寶是挑八樣材料、如蝦米、香菇、竹筍、青豆仁~等等八樣。連同浸泡過的蓬萊米拌勻,盛到鴨腹內後縫合,然後蒸熟再油炸,即成金黃酥脆八寶鴨,是道富有神秘精巧之肴,適合宴客主食。
豬 肉 燴 飯 (飯盒)
燴飯是家常的料理,但是本餐盒是經過特別營養調配,是非常理想及受歡迎的學校營養午餐,其中熱量及營養成份均經配套設計,適合兒童學齡發育所需營養供給。
鳳梨咖哩飯(水果)
鳳梨咖哩飯是一項特殊烹調的飯食,內裝米飯是以鳳梨汁所烹調而成,口味芬芳特殊,內加有雞肉、紅蘿蔔、馬鈴薯、鳳梨丁、洋蔥、蒜頭、椰漿~等等。除了營養豐富,外形以鳳梨裝飾,具鄉土自然、親切美觀,是道宴客名菜。
紅蟳油飯(海鮮)
紅蟳油飯為一般宴客常用名菜,製法簡便,口味變化多,用不同配料即可製做出各種不同口味的紅蟳油飯,蒸熟後即可食用,是項海陸合併特色的飯食。
米 蛋 糕(甜點)
一般人提到蛋糕,必定認為是麵粉做的。米蛋糕乃是一種創新做法,不但對國人推廣米食有所幫助,尤其蛋糕夾層材料可依喜好而改變,有如喜好甜食者可夾各種不同果醬,亦可做各式蔬果材料之調理。
巨蛋鍋巴(鍋巴)
飯煮過火後,鍋底就會有一層鍋巴,但巨蛋鍋巴非是傳統鍋巴,它是將煮好的飯碾碎,利用煎鍋做成模型,再進行油炸即成造型奇特又好吃的鍋巴,帶有創作及巧藝之結合,可增加餐會話題,適合高級飯店創意名菜之用。
小玩偶飯糰(親子童玩)
小玩偶飯糰是一種親子創作米食,其材料與平常飯糰沒什麼差別,但其造型乃經過設計,活潑可愛好玩逗趣,頗受小朋友歡迎,是非常好的誘食食物。
鮪魚壽司(生魚片)
鮪魚壽司材料簡單,美味可口,標準日式料理,只要準備壽司飯、鮪魚、綠芥末、薑絲即可,但生魚片必須新鮮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