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質米栽培

     

 整地:
翻整田地,除了讓我們容易插秧外,同時也可以將病蟲翻埋土中,降低田間病菌及害蟲的族群。整地時將田間植物殘株翻埋土中,植物殘株在土中會腐敗醱酵,醱酵過程中會降低土壤中的氧氣,也會產生一些對稻株不好的物質。因此,我們最好採取二段式整地,二次整地的時間最好有半個月以上的間隔,一方面讓埋入土中的植物殘體醱酵,一方面讓前期作留下的過剩肥料均勻化。


 灌排水:
整地時採用淺水整地,以利將植物殘株翻埋。二段整地的間隔期,則採較深的田水,可以讓紋枯病菌等病原菌的菌核及植物殘株漂浮至下風處,撈起漂浮物曬乾燒燬,可降低病蟲密度。插秧後田中維持淺水狀態。往昔人工除草翻動田土可增加土壤中的氧氣,現今水稻栽培大多利用殺草劑除草,土壤未經攪動,土壤中的氧氣會漸次減少,容易呈現還原態而有礙稻根生長。一期作插秧後25天,二期作插秧後15天,水稻分蘗初期至分蘗中期之間,即可進行曬田,曬田到田土輕微龜裂後,接著採用間歇性灌排水,如此可以強化稻根,稻株健壯增加抗病力。如果田間有稻熱病發生時,必須保持適當的田水,不能乾旱而增加稻株逆境壓力。

 行株距:
行株距大,稻株比較健壯比較抗病,縱然發病也能比較耐病。那種行株距大小比較好?各地區土壤肥沃程度不同,因此,適當行株距就有不同,農友可自行測試比較。除行株距外,稻行的方向也會影響田間的通風,插秧行向採用與季節風同向,田間通風良好,可降低稻熱病的蔓延速率。

 施肥:
肥料對稻熱病的影響,氮肥最為密切,磷及鉀的影響較小。多施氮肥容易發生稻熱病,氮肥多時磷肥會助長發病,鉀肥則可增加稻株抗病,氮肥多會降低鉀肥的效果。矽是稻株的重要元素,可以強化細胞增強抗病,施用矽酸鈣可增強稻株抗病,稻殼及稻草分解後也會釋出矽酸化合物。前作種植綠肥,要採用二段式整地,粗整地時每公頃加施75公斤石灰,可以促進綠肥分解。前作種植蔬菜殘留過多氮肥,亦要採用二段式整地,粗整地時可加施稻殼或稻草,稻殼及稻草分解時會利用氮肥,降低氮肥過量及不均勻的風險。


 田間衛生:
稻熱病菌的傳播主要是靠分生孢子,病菌的殘存則以病組織的菌絲為主,稻熱病的初次感染源主要來自病稻穀及病稻草。稻種消毒可阻斷稻種傳播稻熱病,病稻草則要注意田間衛生,不能留置病稻草在田間。稻草要利用為堆肥時,必須經過醱酵,完全腐熟後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