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最新消息— NEWS —

2018/10/22 大甲遇見幸福 尋夢生態友善

大甲遇見幸福 尋夢生態友善

兩年來的尋夢工程正逐漸展現成果,水稻台中192號品種的成功更替,田埂覆蓋植被復育了農田生態等,讓臺中市大甲區幸福里的農村風情更美了,許多原該屬於農田的生物也都回來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於8月30日上午10時,假臺中市大甲區農會8樓大禮堂召開 「水稻生態友善栽培成果發表會」,由該場林學詩場長、大甲區農會黃瑞祥總幹事共同主持,共有126名農民前來參加,就這2年推動水稻生態友善栽培的理念與成果進行熱烈討論。

臺中場指出,經過2年的試種評估後,幸福里的稻田已自107年第一期作起,全面栽培該場育成的水稻品種「台中192號」;因為「台中192號」具有低心腹白、食味佳、產量高及對稻熱病、白葉枯病有良好抗性等優勢。配合此次成果發表會,除推廣生態友善栽培的「台中192號」優質好米,臺中場同時將幸福里友善農耕的生態景緻編輯成冊並拍攝影片與民眾共享。

該場廖君達副研究員表示,稻田田埂覆蓋蠅翼草、多年生花生或心葉水薄荷等植被,形成一條長長的綠龍,讓原本單調枯燥的稻田增添繽紛色彩,美化了農村景觀;植被可以抑制雜草生長,農民不再使用除草劑,落實友善環境耕作。而且,植被可改善田埂土壤壓實度,有助於土壤構造維持,並減緩田埂土壤流失。田埂覆蓋植被使農田生態系得以休養生息,提供多種害蟲天敵包括橙瓢蟲、七星瓢蟲、蜘蛛類、渚蠅、長足及寄生蜂等的生存棲地及庇護所,得以發揮抑制水稻害蟲的功效;清晨及傍晚的田區,重現紅冠水雞等鳥類的蹤跡,增加農田的生物多樣性,讓幸福里洋溢著生態的夢想。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及大甲區農會邀請民眾到當地踏青,體驗田園美景。